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工作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学团工作 | 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正文
无机非金属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2018-10-23 10:55   审核人: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形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具备: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理论,理解和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跟踪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工具在从业领域成功地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选材、性能检测与评价、结构表征、工艺开发及复杂工程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解决等工作。

(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国际化视野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熟悉国家标准、行业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能力(专业设置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设置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等)

青岛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于2001年设置,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累计培养13届毕业生。本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在材料学二级学科被评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本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201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学院还拥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及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成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基地。目前,本专业已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门《材料科学导论》,山东省精品课程3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导论》、《纳米科学与技术》),出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等教材多部。

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面向全国各省市区一本招生,生源60%左右来自山东省内17地市,40%左右来自省外,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湖北、重庆、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省份。近三年来本专业每年招生两个自然班,总数保持在55-60人,目前本专业全日制本科生人数为219人。近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十几年来,已累计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成型与加工、能源环境及新材料等建筑/建材/工程行业培养了832名专业技术人才。近95%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给予高度肯定,“专业扎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求真务实、善于创新、团结合作、忠诚企业”的良好品质是我们毕业生的真实反映。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8台,20-100万元31台,学院搭建的公共实验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专业还与青岛格仑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青岛正望钢水控股有限公司、青岛海铁玻璃钢船舰有限公司等多家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的社会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专业高度重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体系新材料创新大赛等为主要抓手的课外科技竞赛体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规律,接受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检测分析、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训练,具备开发新材料、研究新工艺、改善材料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利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设计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学科前沿、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0)沟通:能够就无机非金属材料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制造、评估和管理环节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通过多方位专业调研、专家指导、集体讨论后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措施是通过对教育同行,学生就业单位,学生就业意向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以及电话回访,对非金专业人才需求、业务规格等情况进行了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等,了解到非金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分布、各岗位能力和知识要求、各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需求等情况,为专业方向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材料的组成、工艺、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本专业核心课程有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热工基础,无机材料工业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基本修业年限4年。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学分。其中必修课96.5学分,专业选修课29.5学分(其中限选课≥18学分),通识选修课8个学分,讲座与辅导课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0学分。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青岛科技大学有健全的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学校稳定的教学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材料学院广开渠道筹集经费,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目前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达到1900余元,已超过《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的1000元标准,且随着学院的发展,教学经费的投入将稳步增长,以满足学院专业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学院目前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到4000余万元,平均每个本科专业800余万元。按《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对于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用于实验仪器的添置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对于新建二级专业,一般不低于300万元。材料学院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已超过相关规定要求。

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人。目前教师学生比例为17.4,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1.5%,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比,61.5%。一支年龄、职称、学位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本专业中教授、副教授中上课比例达到100%,主讲本科课程数占课程总数中专业课的73.7%,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力。

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学校建立了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培训活动和日常咨询服务,使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学院、教研室对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师德培训、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学院建立了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学院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改变了以学术发展为主导的评价和以数量(工作量)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既有科研业绩评价,又有教学业绩评价,既反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突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投入与育人效果;将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激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特别对于处于专业成长期的青年教师,明确要求,严格考核,引导他们制定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目标,不断改善教学效果;规范奖励制度,设立与科研业绩奖励并行的教学工作奖项,奖励那些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特别重奖那些在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强了教研室建设,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通过政策支持、完善组织、明确职能、规范管理、严格考评等,强化教研室老师的责任意识,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使教研室切实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通过科学的评价,严格的考核,有效的激励,全面促使广大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材料学院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材料学院拥有完整的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年来,学院自筹资金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开展工程设计与开发以及社会服务等。通过以上举措,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材料学院重视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和学术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措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将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安排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重要岗位,优先安排其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及各类教育培训,优先安排其参加各类学术考察,优先推荐其参加高级教师评审等等。

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五大模块:一是专业见习模块:包括见习、参观、观摩、考察等实践活动,拓展专业视野,强化专业意识,提高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二是实验教学模块:包括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获得实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强化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能力培养目标;三是科研训练模块:包括课程论文(设计、创作)、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进行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四是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军事理论和训练、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以及劳动课等,以加深社会认识,提高综合素质;五是专业实习模块: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需基本训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为了更好的优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学院针对各专业特点,搭建了公共实验平台(图1),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将全部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开放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

1材料学院公共实验平台

实习包括有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院针对无机非金属专业建立了青岛海铁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青岛中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表1):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习基地

学校大力支持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学生上课教室功能齐全,种类多样,满足不同类型课程需要。各类教室全部面向学生开放,支持讲座、培训和第二课堂活动,各类课堂教学设施利用率高。订购了ScienceDirect、Nature、Science、维普、万方等多个数据库,有效缓解了纸质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配比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要。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的应用,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侧重基本方法、技术的介绍,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专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改革内容主要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全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几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教学内容建设:

(1)教学方法的改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研究性强的特点,理论内容改变了原有文字过多,将现在本专业中的新理论内容加入进来,并在部分课程内容中加入自制视频内容,组织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充分利用相应专业课程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屏、动画等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具备现代生产和管理的理念。

(2)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与科研和生产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观察生产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难点问题。

(3)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结合实验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互动教学,目前已部分开设了多项综合性、设计性、自主开放性实验,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查阅文献,设计处方,自行制备、评价实验结果,加深了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增加生活搜集实用的设计素材内容,制作适用于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课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如学生座谈会的形式,采用课堂理论、实验技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

2、实践性教学内容建设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经过全体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的多次研讨,反复论证和实验条件摸索,重新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了新的配套实验教材。

(2)教研室重视整体设计本专业实验课程内容与方法,开设具有综合性、设计性、自主性特点的实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毕业论文内容,让部分本科生与研究生一起进行开放性实验课题的探讨。

(3)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改革落后的实验手段,增加反应学科前沿新方法、新技术的实验项目。如目前实验室已经购置了陶瓷烧结炉、高速球磨机、高温玻璃熔制炉等先进设备,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项目,使学生在掌握普通陶瓷、日用玻璃的制备技术基础上,大幅度地扩充了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制备与评价方法,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全面训练,在以后的工作学生中能更快的融入无机材料行业现代化的生产研究中。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与黑板结合方式

任课教师经过各自备课,集体讨论,研究教学要点和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要求,大家动手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制作出专业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件。所有课程的教学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补充,极大地调动了教学热情与积极性。目前正在进一步改进课件,增加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资源,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已有部分自己动手做成的实验视频内容,挂在材料学院实验中心网站上,受到学生的欢迎。

(2)结合实际问题开放式教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研究内容广泛,与科研生产结合密切。我们注重课堂教学与科研、生产实际教学相结合,组织开放式教学。带着课堂上的实际问题,到陶瓷、玻璃、耐火材料等相关工厂参观学习,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观察生产过程,学习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介绍新材料科研思维与方法,组织学生分组到本专业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观学习,使学生掌握前沿动态,增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3)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教研室选用英语原版教材部分章节英语授课,推荐学生学习外文最新的专业书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4)设置计划内习题自学环节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本专业将工厂实践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拿出一定时间设置了自学内容。如有的提出题目范围,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写出综述报告;有的学生自学后提出问题,教师组织讨论课,学生可充分发表看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各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成为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显著的教学科研群体。在优秀课程现有人员基础上,加强新教师的引进,对教学力量做了必要的调整补充,使其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更加合理。

近几年教研室老师申请或参与省级教改项目4项,撰写教材2部,教研论文10余篇,教研获奖6项。

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共10余项,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6项,横向课题3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等收录6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无机非金属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源于研而胜于研”这一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科研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和创业训练平台,让平台催生成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大法宝,针对无机非金属专业的本科学生,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学生积极参加无机非金属教研室的开放实验,积极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专业自开设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教学管理体系(图2),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随着学校不断的发展,本专业也加大了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建立并完善了管理体系,运用多种管理手段与方法,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重新修订了教学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为保证教学质量,加强了教学管理的监控措施。严格执行院领导定期查课制度、教学督导员与教学管理人员不定期听课、同行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按时进行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每学期组织学生网上评教,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提高年轻教师授课水平。制定调查问卷定期进行毕业生社会需求调研和质量调查跟踪,结果显示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高,总体反映质量好,受到社会欢迎。院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利用率高,教学效果良好。

材料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素质教育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中,我们学院长期坚持课内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素质拓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设置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以选修课教学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各取所需,拓展知识。如开设书画鉴赏、影视鉴赏、音乐鉴赏、社交与礼仪等公选课。二是开办以“求思得论坛”为品牌的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做客论坛,对学生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知识教育。三是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锻炼能力、提升素质、自我教育搭建广阔舞台。同时,学院组织学生骨干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艺术节、专业技能素质大赛等活动,展现学子风采,深化文化育人效果。四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等,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五是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奉献爱心,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其中,我们学院还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教育阵地作用,社团活动各具特色,有效地拓展了学生个体素质的提升,在学生中传递了健康成长成才的正能量。

近年来,我们学院积极实施开放办学,逐步建立和完善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国际国内合作办学模式,以开放式、国际化的方式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培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拔尖创新型”人才;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非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方向主要包括:

• 就业学生:多数学生进入大、中型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

• 考研学生:国内重点985、211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

• 出国学生:少量同学毕业后出国深造

学校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和就业质量调查,发布《青岛科技大学就业白皮书》,科学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建立健全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青科大毕业生好用”是在用人单位间口口相传的一句话,2014年教育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国71所参评高校进行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满意度调查排全国第15位,在8个子项目中我校得分均高于同类高校平均分值。材料学院通过每年11、12月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回访,近95%的用人单位对我们学院毕业生给予高度肯定,反映我们学院毕业生身上普遍存在“专业扎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求真务实、善于创新、团结合作、忠诚企业”的良好品质。近5%的企业表示希望我们学院毕业生能够保持稳定在企业工作3年以上。学生对学院给他们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成长服务和就业指导表示高度认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他们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多年来无机非金属专业毕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考研率平均在40%左右。毕业生在各自的单位也有较好的发展。多数用人单位评价: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体现出比较扎实的无机非金属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初期努力协助指导老师的工作,从中学习业务知识,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培养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遵守公司劳动纪律,与同事和睦相处。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毫无怨言,展现出该校扎实的德育教育。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适应能力较强。

学生反馈意见:经过简单培训,已经很好的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能把大学中在课堂及实践环节中学习的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工作期间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由于专业设置,非金方向重点是在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有些学生就业方向不一样(如从事水泥行业),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也给我们提意见,希望专业方向均衡发展。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采取的措施、典型案例等)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

学校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创业工作模式,即“以科大模式为依托,培育校园创业文化;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以基地平台为支撑,推进学生创业孵化;以政策服务为保障,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形成了“科技创新,学科创业”的学校创业工作特色。学校充分挖潜校企合作优势,在橡胶谷设立“胶子驿站创客空间”,在青岛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我校学生结合专业所学自主创办企业82家。2012年被山东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3年被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5年6月1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工作。大学生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大学生实践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学院积极邀请成功创业典型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金点子”辅助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创业能力。

通过网络调查我们得出大学生创业的优点:(1)、文化水平较高,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2)、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3)、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4)、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5)、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6)、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7)、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8)、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但是缺点也很明显:(1)、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2)、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3)、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4)、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5)、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6)、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7)、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放弃;(8)、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

针对以上优缺点,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组成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学院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各负其责,随时跟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解决创业难题。

(二)制定方案,抓好落实;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和步骤,进一步完善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开业指导等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服务模式,将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进行细化分解并落实到位。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根据相关产业实际情况,引领大学生在熟悉行业和专业领域实现自主创业的行动计划。

(四)树立典型,营造氛围;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典型、优秀创业培训机构典型。通过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了政策落实和宣传力度,增进了全社会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培育了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和创业环境。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作为四大材料中(钢铁、有色、有机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之一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仅在品种上有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内涵上有了进一步的延伸。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与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无机非金属材料划分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品种繁多,主要是指大宗无机建筑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陶瓷与建筑(墙体)材料等。其产量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绝大多数。建筑材料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具有如高强、轻质、耐磨、抗腐、耐高温、抗氧化以及特殊的电、光、声、磁等一系列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是其它材料难以替代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是高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例如稀土掺杂石英玻璃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及坦克火控武器等激光测距系统,耐辐照石英玻璃应用于各种卫星及宇宙飞船的姿控系统;光学纤维面板和微通道板作为像增强器和微光夜视元件在全天候兵器中得到应用;航空玻璃为中国各类军用飞机提供了关键部件。人工晶体材料中激光、非线性光学和红外等晶体,用于弹道制导、电子对抗、潜艇通讯、激光武器等。特种陶瓷中,耐高温、高韧性陶瓷可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卫星遥感,可制作特殊性能的防弹装甲陶瓷及特种纤维及用于电子对抗等。目前已开发了近四千种高性能、多功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品种。这些高性能材料在发展现代武器装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七五”至“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及“863”计划都为包括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开辟了专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防及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已成为我国新材料领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山东是材料产业大省,各类材料企业4万余家,从业人员数百万。同时,山东既是资源大省、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拿水泥来说,2014年山东水泥产量164,060,272.89吨,占山东建材工业经济总量的30%以上。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山东省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又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明确山东材料行业要做大作强,要实现从建材大省到建材强省的跨越,需要大批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西方发达国家在促进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评价。生态评价也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许多国家正在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实践,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材料,使用可循环材料等,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状况。由此,提出了绿色建材、环保建材与节能建材的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缺乏立法支持与技术标准的指导以及相应组织的管理与监督,使我国的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面对资源和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愈加重要。

根据以上的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如下:

(1)向着节能、降耗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在世界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如何生产节能、降耗,以及如何生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节能、保温产品是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新型墙体材料、高质量门窗、中空玻璃将大量应用。向着提高材料性能、使用寿命的方向发展。低寿命设计、大量重复建设已经严重制约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化建筑需要高性能建筑材料的支持,而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又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单线生产能力向大型化发展:无论是水泥工业、玻璃工业,还是陶瓷工业,单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有大型化的趋势。生产线的大型化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能源消耗。

(3)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的智能化需要建筑材料的支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的安全性智能诊断等智能技术将更多的应用于建筑中。

(4)向着复合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复合材料具有单一材料所无法满足的使用功能,是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为适应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飞速发展,必须加快人才的培养,不断革新无机非金属材料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尽快反映本领域和相关领域不断增加的新知识。应重视以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为基础,加强原始创新,研究探索有应用前景的未知新材料、研究新材料的合成、制备,特别是用基础分析和计算机建模、微观尺度结构控制、仿生等方法,发展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性能低成本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应加强新设备、包括重大仪器的研究和装备,没有先进的仪器、装备就不可能在材料的科技前沿进行研究开发工作。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现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尚未实现教学水平与专业的同步发展。特别是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其敬业精神、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略显不足,导致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团队的专业化、规范化不够,院级层面的师资培训工作还需加强。

(2)师资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高水平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学院可持续发展需求,尤其是“大师型”、“双师型”高水平师资明显不足。

(3)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相应改进措施包括:

(1)加强青年教师培训,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传帮带,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固定一位老教师负责指导和帮助,助课、助研等;对刚毕业青年教师的教学培养从指导实验、助课开始,经2-3年的锻炼后,上本科讲台;教师的招聘过程中,坚持考核制度;在教学中注意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听课和助课,观摩教学,教研室主任以听课方式检查教学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正,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实行集体讨论式备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引导青年教师熟悉、掌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和标准;注意师资队伍的学缘交叉。同时,派遣青年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吸取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技术与经验,拓宽研究领域。有计划地把他们培养成学术骨干,以提高本课程教师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多样性。

(2)继续优化教师资源,引进高水平人才,尤其是“大师型”和“双师型”高水平师资。在更高层面上培养和引进人才,实现引进人才从量向质转变,从注重资历向注重贡献转变,从注重个体引进向注重团队建设转变。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造诣深、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眼光和战略思维,在国内乃至世界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3)进一步改变教学思路,根据各专业办学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系统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破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增强课堂的启发性、探究性和吸引力,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和交互性。改革教学手段,将科研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科研为基础,改进教学方式;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郑州路53号
电话:0532-84022814  邮编:26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