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工作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学团工作 | 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正文
材料学院打造学风建设领域“众创空间”
2016-03-22 11:39   审核人:

日前,材料学院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听取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汇报并就如何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对于学风建设的引领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院院长雷清泉教授指出,材料学科在国家战略布局和未来行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青年学生在材料领域尤其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创新义不容辞也意义深远,材料学院上上下下要关心支持帮助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他就学院宏观层面的建章立制,如举办了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日新”创新创业论坛,出台了本科生科研立项实施意见、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管理规定,设立了在全校首家学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10万元、首家学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3万元等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落地落细落实,在全学院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创新实践,努力打造学风建设领域的“众创空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号角,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材料学院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鲜活的问题导向,围绕学风建设如何长期抓抓长期、在大数据新媒体背景下如何破题、构建什么样的路径载体乃至长效机制让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一些扎实有效的探索。

材料学院立足学院的学科特点和传统规律,选择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小切口和发力点,引领学生踊跃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推动学风建设迈上新台阶。两年来,材料学院本科生荣获国家和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物理科技创新竞赛等权威科技创新竞赛奖励76项。本科生获批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项。本科生在《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Dalton Transactions》等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校前列。

这其中,不乏一批在学院乃至全校青年学生具有广泛影响、富有号召引领作用的“青春创新精锐”。例如全国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山东省先进班集体材物122班,全班累计70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总参与次数达122次、人均达3.7次,荣获国家级奖励15项,其中6人获国家一等奖、7人获国家二等奖、2人获国家三等奖,另有山东省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奖励5项;获批国家、中科院系统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1项。学校十大优秀学生、材料物理121班长孙啟皓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次校长优秀奖学金、4次综合一等奖学金,2次学业优秀奖学金。

截止到目前,材料学院四个年级中,2012级263人中109人、2013级学生268人中176人、2014级学生259人中126人参与了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创新成为材料学学子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学院学风建设领域“众创空间”雏形呈现,也初步确立了学院学风建设基本面向好的坚实基础。

追根溯源,材料学院构筑的“全员全程全域”大学生科技创新“三全”体系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和引领功能,具体表现为学院领导班子、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广泛参与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员”机制,学院融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校友等各领域的优质资源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域”机制,学院建立“一二年级参加大学生英语、数学、物理、数学建模等基础性学科竞赛,三四年级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等专业性活动”的全过程覆盖体系的“全程”机制。材料学院“三全”体系建设为学院从科技创新视角入手推进学风建设、构筑“众创空间”拓宽了适应度、构筑了保障度、提升了满意度。

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培山指出,材料学科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学院要立足于此积极倡导“以创新培育创业 以创业带动创新”的理念,努力通过学风建设领域的“众创”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郑州路53号
电话:0532-84022814  邮编:26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