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是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重要地带。为进一步了解当前乡村产业的发展融合状况,积极服务 “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在建团百年之际,2022年暑期7月21日至27日,青岛科技大学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青春力行 禾乡智兴”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的8名志愿者前往包河区大圩镇,针对当地农业与旅游产业进行了详细调研与考察。
【圩镇青春行,筑梦在途中】
7月21日,调研团队早早到达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人民政府,在与工作人员初步了解情况后,团队成员依据计划,首先前往大圩镇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对景区管委会行政办公室的党晓丽女士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大致包括返乡大学生工作情况、大圩各发展片区产业分布、大圩镇农业用地管辖承包现状、景区客源与当地种植户沟通联系等几个方面。在与党女士的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获得了当地农户处于个体承包状态的相关信息,并已大致明晰包河区政府为扶持大圩当地的农旅产业,提高农户经济效益所规划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这为接下来团队的产业探寻指明了具体方向。
【实践下乡,农业是首站】
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后,调研团队通过开会讨论确定最后的调研方案,准备对目前的个体农业种植承包户进行问卷发放,并同时通过采访形式,深入了解农户心中所想,日常所需。伴随一路田园风光,团队队员们来到大圩葡萄种植田区,在与珍珠葡萄园农户户主老陈的妻子作简要交谈之后,热情的老陈妻子邀请团队队员们进入珍珠葡萄园查看具体的葡萄种植情况。
大棚里,老陈妻子一边介绍着自家十几亩葡萄地的规模产量,一边对葡萄进行疏果。据其所说,受到时节影响,目前的葡萄只限于几类用温室保证熟期提前的品种供应,一亩地的产量约在两万斤左右,在保障客源的前提下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烈日之下,两侧的田地翻滚着热浪,温室大棚里的湿热也闷得人汗如雨下,只一会儿,团队成员便已感到有些许吃力,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老陈夫妇俩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接着老陈妻子热情的带着团队成员来到一个酒缸旁,介绍起自家加工酿造的葡萄酒,浓浓酒香顿时溢满整个屋子。
谈到大圩农业发展现状,一旁的老陈向团队成员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当地的返乡的年轻人由于环境艰苦,大多不愿留下长期助力农民进行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的产业建设,他希望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能有更多的年轻血液注入乡村,以更加新颖、有效的方式帮助果农们在旺季到来之时获得足够的客源,拓宽销售渠道。对于多年种植葡萄的心路历程,老陈说在国家的帮助下,每年葡萄园的经济效益都在不断攀升,日子目前过得越来越好了,但还是避免不了因销售旺季到来而产生劳累过度的情况发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自己也在不断调整以求平衡发展。
【打造最美幸福小镇,旅游服务不可少】
7月24日,调研团队按之前景区管委会党女士的指引,来到大圩镇磨滩村民宿区了解当地旅游服务产业。团队成员对民宿内的游客进行问卷发放,并征询游客对大圩旅游的看法和意见。问卷显示,大多游客都来自合肥本地,他们通过朋友圈以及网络平台上或多或少地了解到大圩旅游服务业概况,自行驾车前来,认为当地的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农业体量占比大,采摘体验服务感优,期待在未来能够打造成一个不错的度假旅游休闲地。问卷收集后,调研团队邀请到磨滩村民宿运营部负责人李梅进行了访谈,在此过程中李女士详细讲述了有关当地民宿、文化街等旅游项目的实施规划,并与团队成员们谈到关于村民拆迁安置的具体情况。在涉及旅游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户所能收获的具体效益方面 ,李女士表示其大致效益展现方式可以为三类,第一类为村民土地被租用获得相应分红,第二类是带来大量工作岗位,缓解当地就业问题。第三类为农户居住环境得到改进,建设美好家园。同时镇域内的旅游服务业态建设会带动周边的产业经济发展。
调研团队在“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问卷,访谈,实践服务等形式,在大圩镇内探寻着促使农民增收,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强心剂,为当地的产业经济建设灌输了年轻的活力。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实地去扎根,奉献自我,砥砺前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祖国会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努力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