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中心 返回旧版

李镇江/张猛团队AFM:空位诱导极化调控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磁吸波性能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张猛/李镇江教授团队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gulating Oxygen Vacancies to Enhance Dipole and Interface Polariza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in SiC@MnO2Nanocomposites”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5)上。材料学院硕士生苗渝坤为第一作者,李镇江教授和张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青岛科技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3394

原子级缺陷工程已成为精确调控半导体电子结构固有特性的主要策略。然而,在引入缺陷过程中伴随的多种现象和因素,制约了研究者对各类过渡金属氧化物中期望缺陷、电磁参数与电磁波吸收性能内在关联的深入理解。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在SiC纳米线载体表面复合MnO2纳米针阵列,通过简单的煅烧工艺成功地将氧空位引入到所制备的样品中,通过精确调节热处理温度,实现了由氧空位积累诱导的MnO2向Mn3O4的原位相变,在空位诱导偶极极化和衍生MnO2/Mn3O4异质界面的界面极化的协同作用下,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表明:在煅烧温度为450℃时,SiC@MO-T450样品在1.90 mm匹配厚度下最低反射损耗(RLmin)为-47.96 dB,在2.02 mm匹配厚度下有效吸收带宽(EAB)达到6.40 GHz,覆盖了整个Ku波段。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缺陷驱动的相变策略,阐明了氧空位浓度、异质结构界面特性与电磁波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为缺陷工程在电磁波吸收领域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泰山学者人才工程、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