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引领,服务师生关切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打造“材瞭”党建品牌,服务师生需求关切,积极协调后勤、安管等部门,解决了楼顶渗水,一楼下水堵塞,楼前广场地面硬化等实际问题,显著改善了教学和科研环境。
二、学科影响力稳步提升
在学科建设方面,获批材料与化工专博点;不断强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以及青岛市产教融合学科的建设,提升了学科竞争力。根据最新公布数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球ESI排名升至1.448‰(去年同期1.841‰),距离进入全球1‰行列又近了一步。
三、科研平台再上新台阶
作为牵头单位,成功获批建立山东省高性能电缆料重点实验室,与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山东省新质光伏晶硅先进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也获批准,这一突破标志着学院在材料科学与新能源领域的科研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成果显著
在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学院实验中心入选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教学工作内涵式建设。孙瑞雪教授获批省级教改重点项目,王宝祥副教授主持省一流本科课程,王兆波教授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单妍副教授在第五届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实现了学院在教学比赛方面的突破。
五、国家级人才再添一人
学院成功引进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BQW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覃勇教授,覃教授的加盟不仅显著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学术实力,更为学科与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人才培育工作效果凸显
在人才培育方面,学院成绩同样斐然,袁勋教授获得省杰青基金资助,赵健教授与朱之灵副教授、张忠华副教授被评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张忠华副教授团队还成功获批“山东省青年创新人才引育团队”;4人晋升教授职称,4人晋升副教授职称,展示了学院在人才培育工作方面的成果和实力。
七、学院创新成果丰硕
学院获批纵向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7项;赵健教授荣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1项;学院以第一作者单位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er. Ed.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68篇,其中48篇论文IF>10,54篇中科院一区。王兆波教授出版了《热塑性硫化胶及功能化》专著。这些成果都充分展示了学院在科研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强劲的科研实力。
八、产学研合作打开新局面
过去一年,学院共签订横向项目合同29项,立项数、立项金额、到账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学院在服务企业和行业发展方面同样迎来了新的契机,先后成功获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央引导地方专项各1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4项。
九、学生工作再创佳绩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持续擦亮“纳才”学工品牌。组建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纳米”精神学生宣讲团,开展了“纳米才子”评选、"纳米”科技节等活动,严抓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95.65%,考研率54.2%,涌现出2个“学霸班级”,5个考研“学霸宿舍”,培养出省级先进班集体材化202班,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校十大自立自强标兵谭翠燕,青科好班长孟远等先进典型。
十、学科竞赛取得新突破
赵健教授领衔的团队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勇夺金奖,不仅刷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的最佳战绩,更实现了学校国家金奖“零”的突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刘勇副教授指导的团队喜获全国铜奖。此外,陈克正教授和王莉副教授指导的团队在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这一系列赛事上的卓越表现,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也为学校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荣誉榜增添了亮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