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中心 返回旧版

学院2021年度十大新闻

一、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材瞭”党建工作品牌为引领,紧紧围绕师生对工作学习的新要求、新期待,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组织赴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学习等特色活动,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设“儿童驿站”,呵护教工子女成长;安装净水设备,保障师生健康饮水;采购制水设施,助力学院科研实验;切实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成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一年来,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三八红旗岗位、优秀微党课、优秀党日活动、优秀微视频各1项,还涌现出拾金不昧好老师隋静等一批优秀典型

二、科学制定学院发展“十四五”规划,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学院全面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建设发展所形成的优势与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系统分析了“十四五”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四五”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十四五”期间,学院将按照山东省“双高”建设目标及学校“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求突破”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解决制约学院、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并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材料学科专业人才,把学院办成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并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学科评估达到B+等次,力争冲击A等次。

三、材料化学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正式公布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院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9年教育部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学院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按照学校“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层次明确、突出特色”的原则,持续完善专业建设,从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践项目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全方位夯实专业内涵,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四、学院首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于10月在南昌大学落下帷幕,由我院王志义老师指导、梁邵臻同学主持的“鸿志毅陶瓷——先进陶瓷材料精密制作的领军者”获得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全国总决赛银奖,取得学校历史性突破,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弘扬“纳米精神”,搭建了科技节平台,营造了“以赛促学”的科技创新和学风建设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和工程能力,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源于研而重于研”。学院一向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青年老师的培训培养,通过传帮带、推门听课等活动,加大对青年老师的业务指导,鼓励参加教学竞赛,并获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优秀奖各2项。一年来,李镇江教授荣获山东省教学名师,谢广文教授荣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姜鲁华教授入选爱思唯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董立峰、姜鲁华、李桂村3位教授入选“2020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赵健副教授团队获批“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团队”。学院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实力进一步提升。

六、科研立项、高水平论文成效显著,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学院持续深挖科研潜力,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年来,获批纵向项目18项,经费474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面上4项、青基2项),经费299万元;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优青2项、面上5项、青基1项),经费150万元;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获横向课题18项,经费136.74万元,到账90.5万元。发表SCI论文158篇,以第一作者单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103篇,其中24IF>1057IF>5,中科院大类一区53篇、二区39篇;获发明专利30项,创历史新高;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111月,材料学科ESI排名提升到0.325%,学科实力稳步提升。

七、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学风建设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以考研促进学风建设,2021届毕业生考研率达60.6%,创学院历史新高(1954.13%2054.58%2160.6%),其中,能材实验171班、非金171班考研率均超过80%;不断发扬“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纳米精神,探索“1+3X+1”育人模式,以“纳米杯”科技节为契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一年来,获校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220人次(国家级41人次、省部级77人次),其中孙瑞雪教授、刘欣副教授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王兆波教授指导学生获“大陆杯”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市百名优秀大学生、校十大自立自强标兵各1人,获校卓越团支部立项、十佳宿舍各1个。

八、校友捐赠助力人才培养,学院发放“纳米基金”奖助学金

浓浓母校情,拳拳校友心。学院广大校友不忘师恩,心系学院发展,纷纷捐款,进一步充实了“纳米基金”。学院为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举行了2021年度“纳米基金”奖助学金颁发仪式,发放奖助学金近七万元。“纳米基金”的前身是“纳米奖学金”,由学院张志焜、崔作林教授作为主要出资人于2002年捐赠设立,2012年,“纳米奖学金”与青岛海铁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福建莆田商会和学院应届毕业生自愿捐赠的资金一起设立“纳米基金”。自设立以来,“纳米基金”奖励了许多表现突出的学生,帮助了众多材料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学院上下形成了“比、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推动了校园公益文化建设。

九、研究生招生首次破百,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2021年,学院研究生招生首次突破百人,共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3人,博士研究生7人;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1篇,位列全校第一位;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研究生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获山东省研究生优质案例库建设1项,完成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结题5项;获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3门、案例库2项、教材立项1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项。接下来学院将始终坚持“质量为本”的理念,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十、课程思政取得新突破,精品教材建设再创佳绩

2021年,由学院谢广文、王兆波、于薛刚等著的《思政与实践案例:材料专业入学教育》正式出版发行,标志着我院在课程思政以及新生研讨课的教材建设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建成了四方校区唯一的一个高标准录播室,大幅度改善了教学、实验环境,提高了教学、实验效果,建设完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纳米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三门在线课程并投入使用;王兆波教授主讲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王宝祥老师的《高分子化学》获批山东省思政课程立项;王兆波老师的“课程思政”改革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院还获校思政示范课程2门,校“课程思政”教改立项、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师德师风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各1项。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支持优秀教材和科研专著的撰写与出版发行,切实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努力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